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郝长墀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作者:管理员  编辑:  审核人: 点击:[]  2017年05月15日 11:29


摘要:


2017年5月11日晚,应云顶7610线路检测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郝长墀莅临我院作了题为《胡塞尔现象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周耀宏副书记主持,郭现军、谢永鑫、王晓丽、杜战涛、尹晓兵、许楚若等教师以及全校学生近百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郝长墀教授本科毕业于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后来在美国Fordham University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现象学、中西比较哲学、政治哲学等方向的研究,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教授在讲座的开始简单介绍了现象学的基本内涵,澄清了一些对现象学的误解,并对现象学的发展思路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首先,郝教授介绍了现象的一般意义,即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但现象学中的现象实则是显现与显现者之间的统一体;接着对于现象学的本质进行了阐述:现象学是研究对象或事物如何显现的科学,准确地说,是让事物自身显现自身的科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同时郝教授还提到了回到事物本身、无预设原则等胡塞尔现象学的几个原则。其次,郝教授设问什么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秉有的自然主义态度,另一种是在理论上的自然主义,并对这两种自然主义分别进行了阐述。自然主义在理论上遇到的悖论,其一是在反映论上的悖论,其中隐含着一种无穷后退;其二是假如我们将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建立在某一物种的能力的基础上,那必然会导致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再次,郝教授谈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认知现象学,即认知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这也就是胡塞尔认为自己所从事的现象学研究工作;另一种是在现象学的一般理念之下,现象学的其他形态。而在胡塞尔现象学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绝对科学的理念。复次,郝教授讲解了现象学的悬置和还原。所谓现象学的悬置就是要悬置自然主义对世界的假设,即对于世界的存在与非存在进行悬置,使得人们从自然主义的牢笼中获得解放。还原就是“回到”,即回到事物自身。胡塞尔认为还原到最后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东西,也就是事物自身,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意识不可能没有任何内容,胡塞尔在进行还原之后得出了一种意向性结构,所谓意向性结构。胡塞尔认为思想(意识)和思想(意识)对象之间就是意向性结构,而意识对象总的来说分三类,第一种是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物质性对象,第二种是想象或可能的对象,最后一种是不可能或荒谬的对象。关于意识和意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显现方式,郝教授介绍了三种显现的方式。最后,郝教授主要介绍了意向性结构的本质及其难题。意向性解决的是认知如何可能的问题。而当他人出现的时候,意向性的真理观就自我解构了,也就是说我作为先验自我如何能够确认另外一个人也是先验自我?这就是意向性结构的难题。

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针对郝教授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困惑,与郝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报告在师生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接近尾声。

整场报告中,郝老师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师生们全神贯注、如饮佳酿,互动效果良好。此次报告展现了哲学名师的风范,启发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术交流,活跃了校园文化。(图文/陈华、谢永鑫)

上一条:今日赛场展英姿,文明铸就体育魂 下一条:云顶7610线路检测(中心)"精彩一门课"教学观摩赛顺利举行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