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4月7日,许昌学院2017年第三场博士论坛于下午三点在文综楼1130会议室举行。博士论坛是由许昌学院政治哲学研究所与云顶7610线路检测共同主办的常规性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的报告题目是《宪法的守护者——以护国者为参照的解读》,主讲人是尹晓兵博士,评议人是菅强博士、杜战涛博士。全校师生2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尹博士的报告主要由研究的切入点、主要内容、现实关怀与启示三部分组成。尹晓兵博士首先阐释了此次报告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守护者”这个核心词汇,对施米特《宪法的守护者》这本著作做一番解读和梳理。紧接着通过介绍施米特的论著《宪法的守护者》与凯尔森的著作《谁应该是宪法的守护者》中争论的核心词汇,解释了这是选择“守护者”这个词的一个原因;另一原因是基于对施米特思想背景的感触。然后对施米特的名声、著作以及政法哲学思想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如何理解施米特思想当中宪法的守护者,如何理解守护者本身成了施米特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难题。由此引出了研究的切入点以及报告的主题。接下来,尹博士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报告的核心内容,分别为(1)施米特“宪法守护者”指的是什么?从施米特的著作出发,先分别介绍了司法者、议会作为宪法守护者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又进一步解释了司法者、议会不应作为宪法守护者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施米特主张“帝国总统作为宪法的守护者”这一观点。在此处尹博士提出了权威和权力的区别:权威是一种应然状态;而权力是一种使然状态,并结合中国历史上的科层制等对此观点进行论证。(2)宪法什么时候需要守护者?尹博士从常规时刻、非常时刻两方面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以及中西政治体制的比较对此进行说明。(3)守护者是什么意思?尹博士分别从《理想国》中提出的护国者,德文版《圣经》中亚伯与该隐的故事、英国终身护国公克伦威尔,阐释了其历史渊源。(4)守护的是什么?尹博士一方面提出宪法守护者在根本意义上讲,宪法的守护者是人们生活秩序的守护者,其实质而言,“宪法的守护者”守护的乃是一套政治体制;另一方面通过举例提出守护是否存在价值判断,对守护进行反思。(5)逻辑前提:宪法或者人们的生活秩序需要守护者吗?即人类是否需要守护自身,生活秩序、政治秩序是否需要守护。尹博士从三个方面、以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最后,在现实关怀与启示部分,尹博士从当下人们关注的于欢案件、中国法律是否需要守护者、法治国建构之检讨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法律的现状,提出当下法律的工具性和目的性没有分的很清楚;法律应该成为国人的一种信仰。
尹博士的报告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新见迭出、旁征博引。报告结束后,菅强博士与杜战涛博士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会的各位老师与学生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疑问,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四点四十分,论坛在老师、学生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接近尾声。此次论坛师生无拘无束,发言活跃,观点交锋激烈,提出了很多问题,碰撞出了很多火花,达到了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术观点交流目的。(作者:何茜茜、谢永鑫)